点燃集体经济燎原之火
作者:本报通讯员 太组轩
“我年龄大了,挣不到钱了,现在还能领取分红,还是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在陕西太白县王家堎镇和平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上,领到1300元分红资金的龙立忠老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一年前,太白县仅有4个集体经济试点村,村集体积累几乎为零。而现在,全县4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全覆盖,24个村已初见成效,共为群众分红90.2万元。
是什么促使村级集体经济短期内实现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蜕变?去年以来,该县通过实施思想破茧、头雁引领、产业示范、双加带富党建领航四大工程,有效破解不愿发展、谁来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瓶颈问题,助推全县集体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思想破茧激活力
“1978年实行包产到户,大家各奔各的生活,这样挺好的嘛,现在为啥又要倒回去搞什么集体经济?”
面对诸多质疑和不解,该县坚持破除干部群众思想桎梏,全面推进“思想破茧”行动。印发集体经济宣传资料5000余份,利用电视、广播、网站等平台全方位宣传,营造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浓厚氛围。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县镇村相关负责人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黑龙江方正县、江苏苏州市,省内榆林市、咸阳市、岐山县等地学习取经、启迪思路;邀请省市专家为县镇村三级干部开展了“三变”改革专题培训,进一步扫除认识障碍、打消思想顾虑。
思想破冰后的党员干部迅速投入深入发动群众的攻坚战中,群众的态度逐渐由抵触到接受再到赞成。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带来了工作活力的全面迸发,在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会议上,“将股份制融入集体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群众由单一依靠土地产出向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企社分利金、进园务工领薪金多元化增收转变”的发展新理念应运而生。
头雁引领勇争先
一名党员一面旗,头雁引领雁高飞。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太白县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出样子给群众看,甩开膀子带群众干”,催生了良好的“雁阵效应”。
该县开展支部创新路,带头转方式;书记创新绩,带领攻坚垒;党员创新业,带头拔穷根“三创三带”活动,助推党建促脱贫工作,制定出台村干部抓党建促脱贫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党员“1+X”帮扶机制,253名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1778户,建成党建促脱贫产业示范基地34个、示范点27个。
黄柏塬镇黄柏塬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采取“支部+合作社+电商+农户”的形式,合力组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争取资金60万元,创办电商平台和产业园区,全年网上销售蜂蜜1000余斤,带动24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得到广大群众认同。
产业示范强基础
位于太白县西南部的太白河镇东青村,上世纪90年代因盛产黄金而富甲一方,但近几年随着黄金资源锐减、村上外出务工人口日益增多,村子逐渐沦为“空巢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村党支部书记薛小琴瞄准林麝养殖的商机,发动113户农户成立林麝养殖合作社,由村报账员负责日常经营管理,通过收取合作公司代养费和出售林麝幼崽,年盈利36万元,村集体收益近10万元。
东青村的华丽转身并非个例。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构建起县委党建领航、部门扶持保障、各镇推动落实、村党支部具体实施的“四方联动”工作格局,重点培育“优菜、扩莓、壮蜂、培药”四大特色产业和设施种植、特色养殖、林木种业、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元产业,实施产业项目129个,辐射带动贫困户1400余户,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加带富拔穷根
支部带好头,群众有奔头。
距县城不远的咀头镇白云村,交通便利、环境清幽,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但老百姓几十年来却一直守着聚宝盆讨饭吃,农忙时节起早贪黑种植蔬菜、农闲外出打零工,一年辛苦到头,腰包却鼓不起来。今年村“两委”换届后,新当选的村党总支书记齐永丽带领班子成员,通过“支部+协会+农户”的形式,组织群众建起白云驿农家乐产业园。今年6月开园后,全村累计接待游客5120人次,实现收入20余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村集体获取收益近10万元。
这是太白县实施“党支部+X+贫困户”“双加带富”工程的缩影。该县按照“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农户入股、合作社运作”的思路,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配套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抱团式”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编辑:杨婷 责编:刘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