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通过我提前的考察,让残疾人观众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后,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志愿者杨旭就一直忙碌着。同为残疾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其他残疾人朋友带来帮助。
今年44岁的杨旭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名英语老师。平时就热心公益的他,在了解到北京冬奥会招募志愿者时,立刻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和妻子非常喜欢外出旅行,在旅游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全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心与爱护,所以一直想着能做点什么回报社会。”杨旭说,正是这一想法使他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冬(残)奥会志愿者。
想成为一名冬(残)奥会志愿者,需要经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杨旭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冬季运动知识的匮乏。“为了尽快了解冬奥相关比赛,我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多次请教一位热爱滑雪的朋友,请他为我普及冰雪知识。”在克服诸多困难之后,杨旭通过层层选拔如愿成为一名志愿者。“其实我最想感谢的还是我的妻子,她一直在背后支持、鼓励着我。”
张家口赛区承担着冬(残)奥会大部分雪上项目的比赛,由于需要户外工作,志愿者们经常要面对寒冷的天气。杨旭说对于这里的工作条件,自己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自认为还比较耐寒,如果因为有我在,可以少一位其他志愿者在外面冻着,那么我就没有白来。”
冬奥会与冬残奥会期间,杨旭主要负责通行控制,在场馆的关键通行点位,查验相关人员的证件是否具有进入对应区域的权限。工作内容看似简单,但丝毫马虎不得。不过让杨旭最骄傲的,还是自己在北京冬残奥会时的“兼职”——冬两中心无障碍设施“体验官”。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承办残奥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两个大项的比赛,共产生38枚金牌,占冬残奥会金牌总数的近一半。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人观众,冬残奥转换期一开始,杨旭就和同事们紧张忙碌起来,对已有的无障碍环境做更细致的检查。在场馆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的陪同下,杨旭坐着轮椅对场馆无障碍环境进行了全流线的检验,全程模拟了残疾人观众的观赛过程。从坡道,到电梯按钮,到观赛位置的安排,每当发现有可以提升的细节,他都会拍照存档,并提出改进意见。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所以我心中的无障碍不是仅适用于残疾人,而是应该适用于所有人。”杨旭说,看到残疾人观众坐在自己建议设立的观赛区,全程享受着无障碍的环境,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本身也是一名坐轮椅的残疾人,但是我能够提前帮他们排除潜在的障碍和不适,让他们能够非常顺利、开心地观看比赛,感觉非常骄傲。”
随着冬残奥会接近尾声,杨旭的工作也即将结束。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经历,杨旭感到收获满满。“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残疾人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我也希望能有更多残疾人走出来,让大众了解这个群体,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帮助残疾人、如何与残疾人沟通,让大家了解其实在许多方面我们与健全人别无二致。”杨旭说。
来源 新华网
责编 徐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