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返乡青年张勇在右玉县威远镇张千户岭村向记者介绍“智慧养羊大数据监管平台”。张勇通过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实时监控二十多个羊舍一万多只羊的情况。樊栋华摄
70余年时间,一代又一代右玉人,历尽艰辛种下一棵棵树,将绿意洒遍塞北大地。如今,一代又一代右玉人怀着初心,要将绿色富民产业做大做强,不忘初心继续绿色接力。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担负着“转型蹚新路”重大历史使命的山西,传承和弘扬“右玉精神”更弥足珍贵。唯有坚定“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信念,紧握接力棒、跑好接力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转型发展这条金光大道坚定地走下去,才能更好地走出来。
荒漠也能种活树 敢把沙丘变湿地
就在前不久,右玉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刚刚通过国家验收。但数年前,苍头河还是河面狭窄,零星的植被裸露在遍地沙丘上。
为进一步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苍头河湿地公园发展,5年前,右玉县专门设立了苍头河湿地保护服务中心,通过采取建立机构、健全队伍、强化管理等措施,不断加强对苍头河湿地的保护。短短几年时间,苍头河湿地的生态系统就得到了有效恢复,朝着良性的方向循环发展。
“我们在‘右玉精神’的感召下,秉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信念,采用科学的方法,集中对苍头河湿地进行治理,利用五年时间将苍头河打造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最终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的认可。”说起苍头河近些年的变化,朔州市委常委、右玉县委书记张震海说。
地处黄土高原晋蒙交界的右玉,是毛乌素沙漠东进的第一道防线,历史上这里是天然的大风口。土地严重沙化、植被成活率极低,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的森林覆盖率仅有0.3%。“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夜晚土堵门。”前来考察的国际环境专家感叹:“这里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举县搬迁。
誓将荒漠变绿洲,1949年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想要家家富每人10棵树”的目标后,21任右玉县委书记带领着右玉人民跑赢了一场长达70余年的绿色接力,也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指出要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右玉的最后一片宜林荒山也被种满了树。曾经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林木绿化面积仅有0.3%的右玉,如今的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6%。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年均降水量也从之前的不到400毫米增加到现在的超过500毫米。
不仅如此,右玉县还从整体着眼,采取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全县生态环境进一步发生积极变化。如今的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在内的鸟类已有130多种,成为鸟类新家园。
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在新征程上,右玉县一如既往继续弘扬“右玉精神”,努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
在右玉图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右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该公司生产的小香葱产品全部出口欧洲,带动了200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右玉的生态环境好,我们种的小香葱全部达到出口标准,一亩地能产三到四吨,一年收入十多万元。”右玉县新城镇石头河村村民高启云笑呵呵地说。
“这是我们智能养羊的大数据平台,这两台大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羊圈的情况。我们这里可以说是一个天然大牧场,我们自己种植燕麦、青贮、杂草,吃这些长大的羊都是有机羊,肉质紧实鲜美,特别好吃。1斤能卖100多块钱!”在右玉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养殖部部长张勇自豪地说。
“右玉的年平均温度是4摄氏度左右,气候凉爽,适宜小香葱生长,此外,在生长过程中,我们从来不用化肥,土壤洁净,种出来的小香葱品质非常好。不光是小香葱,我们右玉的羊肉、小杂粮品质同样很好,这些都和我们右玉天蓝地净有关。”谈起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的优质农牧产品,右玉县委书记张震海说。
在山西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杨珺看来,右玉在生态好起来后,借助绿色生态产业脱贫攻坚、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右玉精神”的体现。“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环境跟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把绿水青山跟金山银山结合起来。如果说以前右玉的实践是向大自然要生存的空间,那么新时代右玉的实践就是让修复好的生态回归自然,回归人与自然的一个共同体。”
“在新时代,发扬好‘右玉精神’,就是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让右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样板。”谈及在新时代如何发扬“右玉精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郇庆治说。
当前,山西处于转型的窗口期、转型的关键期,作为右玉精神的发源地,右玉县围绕绿色资源,发扬“右玉精神”,努力在新兴产业上占据主动、把握先机。“我们右玉一产要做好草牧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二产重点在风光清洁能源上下功夫,三产在不断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上发力,将其转换为绿色发展的经济优势。”张震海说。
壮大绿色生态产业 推动右玉高质量发展
将生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全域、全季节旅游是右玉文旅产业的发展目标。早在2017年,我省正式批复设立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作为右玉转型的“主战场”,示范区在开发“探春、避暑、丰收、冰雪”四季之旅上全速发力。
在右玉县城城东,昔日杂草丛生的南河湾,经过实施生态系统提质整治,已成为“冰雪嘉年华”主题公园滑冰场。室外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也挡不住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
“我们专门聘请专业的滑冰教练,免费培训全县青少年、青年老师和青年干部,让他们先上冰学习滑冰,学会后,再向全县人民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冰上运动一定会成为右玉县全民热衷的大众体育项目!”在“冰雪嘉年华”主题公园滑冰场,右玉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党组副书记赵建新说。
“老百姓对于冬天的右玉也是有期望值的,右玉的冬天怎么去发展,冰雪经济是应有之义。要想把冷资源变热,确实有困难,但我们需要迎难而上。”张震海说。据了解,近年来,右玉县充分挖掘冬季旅游资源,发展以冬季冰上运动、冰雪观光为特色的冰雪旅游活动,努力打造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冰雪游乐园和冬季旅游目的地,成效初显。
发展冰雪旅游,只是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N”模式的其中一环。在张震海看来,右玉春天有探春之旅、夏天有避暑之旅、秋天有丰收之旅、冬天有冰雪之旅。同时右玉还可以成为中青年干部学习弘扬“右玉精神”的主阵地,中老年人的康养胜地,青少年研学游目的地,进而实现全域、全季节、全年龄段的覆盖。
蓬勃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右玉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写照。“我们只有依托项目,以项目为王,才能促进景点建设,进而支撑起右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四梁八柱。去年以来,我们右玉示范区共签约项目11个,投资额85.37亿元。经过接续奋斗,到2025年,右玉要打造以生态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真正建成国家级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树山说。
“右玉要做好四篇绿色文章,通过转化绿,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绿,更多地实现高水平崛起;提升绿,更多的是要高标准保护绿;共享绿是要创造更美好的品质生活,真正实现把绿色文章做大、做强。”谈到在新征程上、在更高起点上,更高质量推动右玉的绿色发展,张震海说。
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