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乡村行·看振兴】荆庄村的“幸福密码”

2023年11月05日 11:00:07 | 来源:山西日报
|

汾河潆洄,沃野平畴。
  深秋时节,稷山县清河镇荆庄村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
  绿油油的庄稼地,金灿灿的玉米堆,整齐排列的油桃大棚……广袤田野间,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近年来,荆庄村从特色产业、集体经济起笔,持续助推村民增收,探索出“支部引领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的致富之路,描绘出一幅“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时下,早已过了油桃销售季,还未进入冬季果园管理期,本该在家享受农闲时光的崔引明却还在果园中忙碌着。
  “棚闲地不能闲,我利用油桃的余肥在大棚里套种了蔬菜,现在蔬菜价格好,每亩蔬菜能增加上千元的收入。”55岁的崔引明以前是个贫困户,靠种大棚油桃过上了好光景,聊起大棚,总有说不完的话。
  荆庄村因其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油桃种植。然而,经常受倒春寒影响,油桃种植一度面临着产业发展受限、农民增收困难、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设施农业大棚倒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对大部分村民来说,仍是一道难题。”崔引明说。
  针对这一问题,荆庄村党支部书记崔卫蛋提出了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爱民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入股的方式,推动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下的农民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新机制。
  2018年,荆庄村共筹集资金1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经过3个月苦干,合作社第一批建成15栋大棚,占地50亩,栽植桃苗6000株,当年每亩增收2万元。崔引明正是种植户中的一员,“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第一年我搭建了5亩大棚,当年就收入了8万多元。”
  产业兴旺,致富劲足。去年开始,崔引明又承包了村集体10亩大棚种植油桃,桃树下套种各种应季蔬菜。“盛夏时节,油桃成熟,树上是红彤彤的果子,树下是绿油油的蔬菜,那景色,别提多喜人。”聊起如今的新光景,崔引明形容就像“拨云见日”,“这几年村里对我们种植油桃的扶持力度特别大,每年都对植株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进行培训,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昔日贫困户逆袭变成致富人,这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大家积极出资,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2021年底,全村已建成68栋300亩大棚油桃,大田油桃发展到1000亩。大棚油桃种植户年收入达到5万至7万元,群众年增收300余万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清河镇形成了以荆庄村为主的油桃示范基地,荆庄村油桃还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注册了“稷爱民”油桃商标,进一步提振种植户的发展信心,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油桃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以工强村”走上致富路

  冷压、装模、镀膜……10月7日,稷山县昌顺达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隆作响,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工作秩序井然。
  据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墙壁砖钻头现在不仅畅销浙江、广东、山东等多个省份,还出口到越南、巴基斯坦,打响了稷山金刚石刀具品牌。今年年产值预计将达2000万元,利润300万元。
  荆庄村有了种植合作社的成功先例,村党支部继续探索“党支部+产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结合本村实际,立足金刚石加工产业基础,依托上级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由村集体、农户和本村昌顺达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金刚石刀具加工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固定分红+收益分红”的利润分配模式。
  村里有了企业,荆庄村许多种了大半辈子田地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为工人,成为打卡上班拿工资的“上班族”,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
  “在村里人工成本低,解决了招工难题后,企业发展越来越好。”崔卫蛋介绍,如今工厂员工有200多名,其中100多名员工足不出户,在家“上班”。
  原来,为了在上班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自由,一部分村民把机器搬回了家,原材料由企业提供,产品做好后再送回工厂验收。这种生产模式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挣到钱。
  “想不到如今坐在家里,也能月入过万元,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村民张红娴熟地往机器里添加完原材料后,悠闲地在院子里喝起了茶,谈到在家里挣钱,张红心里很是满意。
  “村民自主加工,公司统购统销”既解决了招工难问题,受到村民欢迎,又提高了公司产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荆庄村形成“农闲搞加工、农忙进大棚”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以种植收入为资金入股金刚石加工业,用加工业获得的收益进一步发展油桃设施农业,探索出“党建引领、工农互促、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生态宜居绽放“幸福花”

  荆庄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工业、农业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加速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
  2021年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2022年增加了50万元。通过整合资源、技术攻坚、转型发展以及“线上+线下”模式,全村60%的年轻人放弃外出务工,300余人在本村就地就业,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
  “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如今有了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走在村中,村民屋前屋后有绿植点缀,道路干净平整,崔卫蛋笑意写在脸上。
  “别看现在处处是风景,之前却有着另一番景象。”村民没有环保意识,村里卫生情况堪忧,这是以前的荆庄村留给崔卫蛋最深的印象,“尤其是没有下水道,生活污水随意倾倒,一到夏天,经常散发恶臭味道。”
  为了改善村里人居环境,几年来,荆庄村通过“清、拆、改、种、建”五措并举,对全村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进行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清理,转运陈年垃圾532立方米,整治“五堆”125处,拆除乱搭乱建7处,改厕110户,新栽种雪松等各类苗木1500棵,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硬化大街小巷14条,修建健康步道800米,并铺设了排污管道,村容村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乡村振兴,既要有“面子”,更要重“里子”。富起来的荆庄村还成立了新乡贤理事会,弘扬孝德善美、尊老爱幼优秀传统文化,逢年过节对全村70岁以上老人进行慰问,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活动,并投资28万元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中心15名留守老人每人每月补助50元。
  “现在卫生条件好了,村里又建了个公园,日间照料中心吃完饭,来这里消消食、散散步,晚上跳跳舞,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掉进‘福窝窝’。”正在公园里聊天的村民崔吉娃情真意切的感慨道出了他内心的喜悦。

责编 徐雪芳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