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有为 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红薯小镇”的红火生活

2023年11月05日 10:57:42 | 来源:山西日报
|

10月24日,霜降。高平市石末乡北凹村红薯基地,挖薯机顺着地垄挖土甩土隆隆开过,泥土翻滚中,饱满圆大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忙着捡薯、择薯、装箱运输,一派红红火火的丰收景象。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50岁的北凹村村民韩香娥有几十年的种薯经验。她说,霜杀百草,下霜使红薯藤蔓枯萎,淀粉更多地转化为糖分,这时候刨挖的红薯更软糯香甜,早收不够甜,会有青气味。
  红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种植广泛。2022年,晋城市以市甘薯协会为依托,积极探索红薯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全市甘薯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挂牌成立晋城市甘薯产业研究中心,制定出台一系列标准体系,大力推行会员制试点。当年,全市红薯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产量10万吨以上,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发展红薯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石末乡北凹村是晋城市红薯种植首批会员制试点,村里成立了北凹红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按照“五统一”模式发展红薯产业,打造“北凹红”红薯品牌。“五统一”即统一组织方式、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收购。
  “石末乡是纯农业乡镇,周边无工矿企业,海拔高、无霜期长、土壤富硒,红薯种植历史底蕴深厚,产业基础良好。”在石末乡乡长朱琳看来,发展红薯产业,石末有众多比较优势。该乡立足富硒土壤优势,以“红薯小镇”为目标,以有机红薯试验基地为核心,政府引领、科技示范、农户参与,大力发展红薯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事体验+物联技术”等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5000余亩。
  韩香娥家里13亩耕地,一半种谷子、一半种红薯,一亩地收入在4300元至4500元左右,除去孩子们在外打工,家庭年收入5万元出头。
  “村里组建了合作社、引进了龙头公司,一年四季有活儿干,在家门口就可打工挣钱,方便又实惠。”韩香娥一边择红薯一边对记者说,“我们都唤它为‘金疙瘩’”。
  北凹村引进的龙头公司,是山西春耕秋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了将近1000亩土地,推广种植脱毒薯苗“神农一号”和标准化种植技术,采用“课堂讲解+实地操作”模式,从红薯的种植、施肥、控旺、收获等各环节,对薯农进行全过程全流程技术指导。为便于红薯长久入窖储存,扩大红薯储存量,公司还修建占地20亩的智能红薯窖,共有64个支洞,可存储红薯400万斤左右。
  在现场记者看到,村民们把择拣好的红薯装筐后运到红薯窖内。红砖砌成的智能红薯窖里,顺着斜坡向下,64个长20米、高3米的支洞,按照专业标准建成,洞内有自然通风孔、风机和喷水装置,可实现温度、湿度的智能化控制。支洞口标注牌上,清晰注有红薯入洞的时间、地块、品种及数量,便于食品溯源。
  “地窖有专业的排风设备,完善消毒保鲜措施,实时温度监控。”春耕秋实北凹村负责人张泽介绍说,为了抢赶时间,红薯出地后先是粗略地分拣一下,就是拣通货,把一些破的、小的挑拣出来,随后还会在薯窖里细分精品。
  张泽说,北凹村今年试种了“神农一号”和“西瓜红”两个品种,产量和品相都不错,为保证红薯品质,他们会实时给红薯窖放风、降温和排湿,防止地窖中的红薯无法正常“呼吸”,促进红薯淀粉、水分更多地转化为糖分,让顾客获得上乘口感。
  为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晋城市红薯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支撑,在泽州县北义城与高平市石末乡、河西镇等重点红薯种植区域,引进红薯新品种70余种,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1400余亩,基本实现了红薯产业脱毒、育苗、种植、贮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同配套,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小红薯”变身“大产业”。
  “红薯产业是高平市‘五彩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石末要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叫响‘红薯小镇’。”朱琳信心满怀。石末乡土壤硒含量高于全省全国平均值,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目前,石末乡注册的“紫峰红”红薯品牌,已取得“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

责编 徐雪芳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