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4月29日电(王浩庆)谷雨过后,雁北地区天高云淡,气温逐渐上升。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清泥涧村,一台台农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春耕生产。
“在播种、拔节、抽穗、灌浆等关键期,每亩地要分6次喷洒200-300升的酵素,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补充营养元素……”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王乐给村民讲得很详细。
村民正在进行播种作业。新华网 发(张宗昌 摄)
2016年,清泥涧村成立田脊梁种养专业合作社,对农田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并向社员提供种子、肥料、农机和技术指导。5年前,合作社还同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合作,成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共同打造“田脊梁小米”等有机品牌。
作为山西特色农业生产区域,灵丘县气候温和,主要土壤类型是褐土,富含锶、硒等微量元素,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合作社负责人段卫国表示,目前,“田脊梁小米”订单种植面积达到了700多亩,亩产小米超过300斤,产值可达6000元。
田脊梁种养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各类有机农产品。新华网 发(张宗昌 摄)
清泥涧村谷子种植历史悠久,“田脊梁小米”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随着劳动力、农资和技术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种粮在一些村民眼中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性价比不高。”段卫国坦言。
要调动村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种粮见效益。灵丘县在推动农业“特”“优”战略过程中,进一步拓宽“绿色有机”发展思路,通过技术推广、科学管护,重点推出有机苦荞、有机小米等农产品,让村民种粮尝到甜头、农业发展更有奔头。
产品是否有机,口说无凭,需要严把质量检测关。“合作社与南京国环有机认证中心合作,每年进行实地检测,进行有机认证工作。”段卫国说,合作社已初步建立了集生产、加工、检测、销售于一体的富硒主粮产业链条。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乐(左)正在指导村民进行田间管护。新华网 发(张宗昌 摄)
截至目前,田脊梁种养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已连续多年获得有机认证。其中,有机小米每斤售价20-50元,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社员段荣花的21亩田地近日刚完成播种。“以前各家种各家的,品种杂乱、生产流程不统一,小打小闹不成规模。”段荣花说,现在合作社统一管理耕地,不能乱种,要符合有机标准,还提供农机、技术服务。2023年,段荣花家的有机小米由合作社全部收购,收入超10万元,生活也种出了“好光景”。
工作人员正在杂粮加工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网 发(张宗昌 摄)
延长加工链、产业链也让有机小米增值。合作社引入了小米加工生产线,在销售原粮的同时,还以小米、玉米、大豆等多种杂粮为主要原料,推出有机膳食纤维冲调粉等多种深加工产品。
在灵丘,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有机杂粮”不仅能吃,还同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进行农事体验。段卫国介绍说,不少企业推出了“有机生态游”等农业观光旅游线路。其中,田脊梁打造的有机庄园拥有菜地30亩,可提供蔬菜种植、采摘、特色农家饭等服务,“这几天正抓紧翻地、施肥,为‘五一’假期做好准备。”
航拍田脊梁有机庄园。新华网 发(张宗昌 摄)
据灵丘县农业农村局数据统计,目前当地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达到151个。2024年,灵丘县计划新增有机旱作种植面积1万亩,同时强化农机、农技服务,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杂粮种植降本增效,种植户丰产增收。
编辑 王一凡